中华名医方剂大全,100个中医经典方剂


名方】中和汤(张子维)

【组成】山栀子10克,胡黄连10克,生牡蛎15克,槟榔10克,焦三仙各12克,生甘草6克,白扁豆12克。
【功能】清热平酸、消食理气。
【主治】嘈杂吞酸、脘腹痛胀(近世所称之浅表性胃炎、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)均有良效。
【用法】上药水浸透,水3碗,煎取3碗,分两次服,日进1剂。

【加减】中气不足、气短无力者入党参15克、白术12克;大便色黑,胃及十二指肠有溃疡形成者加入鸡内金10克、海螵蛸15克;腹胀者加入枳壳13克、青皮13克。

【名方】老人便秘方(赵恩俭)
【组成】黄芪30克,银花20克,当归20克,白芍20克,麻仁20克,肉苁蓉20克,厚朴3~10克,酒大黄3~10克,威灵仙10~15克(以上用量可根据症状稍事增减)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液、润肠导滞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日1剂,酒大黄不后下,此方可连服一段时间,待大便调顺再停药。

【加减】(1)大便连日得畅,可减免酒大黄。(2)便燥严重加玄明粉3~5克冲入。(3)气虚重加党参20克。(4)腹胀重加木香10克。(5)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、牛膝10~15克。



【名方】健运麦谷芽汤(赵芬)
【组成】麦芽30克,谷芽30克,鸡内金15克,山药15克,党参15克,甘草5克。
【功能】健脾和胃,复元益气。
【主治】凡内伤、外感而有健运不及、脏腑功能低下者,均可配伍对症之药应用,单用能
增进食欲。
【用法】加清水超过药面1寸(指一般药罐)浸泡1小时,然后置火上煎熬,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,不宜久煎。

【加减】如伤风感冒加香苏饮合用;伤风咳嗽加三拗汤合用;脘腹胀满、大便溏薄加平胃散合用,如此类推。

【名方】化滞益胃汤(赵国岑)
【组成】大黄12克,白术10克,牵牛子10克,枳实10克,厚朴10克,木香10克,砂仁10克,槟榔10克,甘草5克。
【功能】化滞益胃。
【主治】胃脘痛(脾虚胃滞型),脘腹胀满,胃脘不舒或隐痛,嗳气纳差,大便不畅。舌苔薄腻,舌质淡或略暗或有瘀斑。
【用法】上药加水500毫升,浸泡20分钟,文火煎至300毫升药液,饭前温服。1剂如法煎服3次,1日1剂。

临床应用:若胃痛甚可加甘松、元胡;胃酸灼热加煅瓦楞子、吴萸、黄连,甘草量加倍;兼有两胁胀满或疼痛者加柴胡、川楝子、元胡;大便溏加炒山药减槟榔;恶心重者加姜半夏、姜竹茹;食欲不振加鸡内金、炒麦芽。急性肠炎、水泻、腹痛及老年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。



【名方】软肝缩脾方(赵绍琴)
【组成】柴胡6克,黄芩10克,蝉衣6克,白僵蚕10克,片姜黄6克,水红花子10克,炙鳖甲20克,生牡蛎20克,生大黄1克,焦三仙各10克。
【功能】行气开郁,活血化瘀,软肝缩脾。
【主治】早期肝硬化,肝硬、脾大。
【用法】上方每周五剂,每剂煎取500毫升左右,分2~4次温服,服3个月后改为每周3剂分服维持。禁忌:忌食辛辣、油腻诸物,要求以清淡素食为主。附注:坚持每日早晚散步各1小时,使肢体微劳,精神放松。

【加减】胸胁满闷,喜叹息,脉沉而滞,气郁显著,加佛手10克、香附10克;厌食呕恶,胁胀不舒,舌苔白腻,湿郁为甚,加藿香10克、佩兰10克、姜半夏10克;心烦失眠,急躁易怒,舌红起刺,火郁之象,加川黄连6克、丹皮10克、龙胆草3克;嗳气频作,食后脘堵,积滞明显,加保和丸10克,冲服;腹壁青筋暴露,肝掌、蜘蛛痣等特征明显,舌有瘀斑,血瘀之征,重用鳖甲、牡蛎各30克,加莪术6克、三棱6克;或配服鳖甲煎丸1丸/日;形体消瘦,神疲乏力,脉象沉细软弱,虚象为主,当区别气血阴阳之偏重,酌加补益之品;气虚者,舌淡,脉虚,加白术10克、太子参6克;血虚者,唇脸色淡,脉细,加阿胶10克;舌淡苔滑,脉象濡缓,中阳不足,加干姜3克、吴茱萸3克;舌尖红绛,少苔且干,下焦阴亏,加生地20克、枸杞子10克、女贞子10克。

【名方】升提举陷方(郑魁山)
【功能】(1)穴位:中脘,梁门(双侧),足三里。补中益气,升提举陷。(2)穴位:中脘,天枢(双侧),气海,足三里。培元固本,升阳举陷。
【主治】(1)穴位:中脘,梁门(双侧),足三里。治胃下垂,胃小弯位置在髂骨嵴联线1.5厘米以下。(2)穴位:中脘,天枢(双侧),气海,足三里。治胃下垂,胃小弯位置在髂骨嵴联线4厘米以下。
【用法】(1)穴位:中脘,梁门(双侧),足三里。用1.5寸28号毫针,用压手进针法进针后,中脘向下斜刺透下脘,梁门向下斜刺透关门,足三里用补法,留针10~20分钟。(2)穴位:中脘,天枢(双侧),气海,足三里。用1.5寸28号毫针,压手进针后用补法,天枢向下斜刺透外陵,气海向下斜刺透关元,留针10~20分钟。



【名方】育阴养肝汤(钟一棠)
【组成】生地15克,白芍20克,枸杞子20克,女贞子20克,制首乌20克,丹皮15克,丹参20克,茜草15克,炙鳖甲或龟版20克。
【功能】育阴养肝,化瘀消症。
【主治】早、中期肝硬化。症见胁肋隐痛或不舒,脘腹胀满,头晕神疲,纳少咽干,面色晦滞少华,舌嫩红,苔少,脉弦细。
【用法】微信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每剂煎二汁。头汁用冷水2碗约1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,再煎至大半碗约300毫升;二汁加水600毫升左右煎至300毫升,下午2~3时、7~8时分服。

【加减】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、苏梗10克;兼有腹水、苔腻者去生地,加苡仁30克、茯苓20克、泽泻20克;有牙宣鼻衄者加地榆30克、槐花15克;尿赤口干加青蒿10克、石斛15克、麦冬15克;大便不实者去首乌加葛根15克、荷叶6克、山药20克;便秘则加栝楼仁15克;精神萎顿、血三系偏低加黄芪30克、当归25克;乙肝三系不正常者加大青叶30克、晚蚕砂(包煎)15克;腹胀甚则加枳壳6克、槟榔20克。

【名方】溃疡散(周建龙)
【组成】炙黄芪20克,乌贼骨10克,延胡索10克,炒白芍10克,煅牡蛎15克,炒白芨10克,广木香10克,炒白术10克,五灵脂10克,炙甘草10克。
【功能】健脾调中,止血活血散瘀,制酸和胃。
【主治】消化性溃疡,慢性胃炎,萎缩性胃炎,胃神经官能症。
【用法】(1)上药加水400毫升,煎50分钟,取汁200毫升。二煎加水300毫升,煎取汁100毫升。两煎混合后分两份,早、晚饭前温服150毫升,每日服1剂。此法用于疾病早期。(2)上药按用药比例加倍。打粉,早中晚饭前温水送服,每次5克。或装胶囊,每次5克,每日3次。

【加减】应根据不同的患者临床随证加减。气滞甚加川楝、香附、陈皮;虚寒甚加桂枝、炮干姜;血瘀甚加丹参、乳没;郁热者加黄连、丹皮;嘈杂甚可加百合、石斛。



【名方】温肾固肠汤(周夕林)
【组成】补骨脂20克,葫芦巴20克,炮姜炭10克,姜川连4克,煨木香10克,上肉桂4克(研末冲服),赤石脂30克(布包),炒粟壳6克,川军炭5克。
【主治】微信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久泻久痢,久治不愈,包括慢性结肠炎、直肠炎、溃疡性结肠炎、过敏性结肠炎等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

【加减】肛门灼热,加白头翁20克、槐花10克;形寒肢冷,加熟附片10克,先煎;肛门坠甚,加升麻20克;粘液挟血较多,加三七粉6克、乌贼骨30克。

【名方】舒肝化癥汤 (周信有)
【组成】柴胡9克,茵陈20克,板蓝根15克,当归9克,丹参20克,莪术9克,党参9克,炒白术9克,黄芪20克,女贞子20克,五味子15克,茯苓9克。
【功能】舒肝解郁,活血化症,清解祛邪,培补脾肾。
【主治】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、早期肝硬化、肝脾肿大、肝功能异常等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,早、中、晚分3次服,亦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,每丸重9克,日服3丸。

【加减】有湿热征候或瘀胆现象的,方中茵陈可重用40~60克,以利于清利湿热,再加赤芍、栀子,是出于祛瘀利胆的目的。虚羸不足严重的,偏于阳虚酌加淫羊藿、仙茅、肉桂以温补肾阳,偏于阴虚酌加生地、枸杞等以滋补肾阴。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,血脉瘀滞,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,根据“去菀陈莝”、温阳利水的治则,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,尚须酌加理气利水之品,如大腹皮、茯苓皮、泽泻、白茅根等,如此标本兼治,有利于腹水消除,恢复肝脏代偿功能



【名方】滋胃饮 (周仲瑛)
【组成】乌梅肉6克,炒白芍10克,炙甘草3克,北沙参10克,大麦冬10克,金钗石斛10克,丹参10克,炙鸡内金5克,生麦芽10克,玫瑰花3克。
【功能】滋养胃阴。
【主治】阴虚胃痛。
【用法】将上药放入容器内,加冷水浸过药面,15分钟后即行煎煮,煮沸后改用微火,再煎20分钟。滤取药液约300毫升服之。
【加减】口渴较著,阴虚甚者加大生地10克;伴有郁火,脘中烧灼热辣疼痛,痛势急迫,口苦而燥,渴而多饮,加黑山栀6克、黄连3克;舌苔厚腻而黄,呕恶频作,湿热留滞在胃者加黄连3克、厚朴花3克、佛手3克;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,津气两虚,兼见神疲、气短、头昏、肢软、大便不畅或便溏者,加太子参10克、山药10克。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所涉及到各类药方、验方仅做信息分享,不作为医疗建议、推荐或指引。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!